北京全力帮扶文化企业渡难关

 店铺展示     |      2020-03-07 20:27

原标题:北京全力帮扶文化企业渡难关

  北京全力帮扶文化企业渡难关

 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,北京的文化产业受到了冲击。为帮助他们化解风险,2月19日,北京市发布《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促进文化企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》,按照正视困难、坚定信心,把握存量、做足增量,着眼当前、考虑长远三大原则,在资金政策支持、促进精品创作、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、优化营商环境等5个方面,打出28条政策“组合拳”,扶持文化企业渡过难关,推动首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
  据悉,这是北京首次在“一级响应”期间多部门联手对文化企业做出的专项政策安排,有效期至2020年年底。

  新冠肺炎疫情出现后,北京积极响应国家号召,自1月23日起,包括17个庙会在内的4300多场春节假日文化活动取消,260家电影院停业,5392场演出取消,372个文化馆(站、室)关闭,183家博物馆闭馆。在疫情影响下,北京的文化企业体现出了强烈的社会责任和担当,但很多企业也陷入了经营困境。

  为此,北京市委宣传部会同市发改委、市科委等16个部门及各区有关单位,对3000余家文化企业进行了深入调研。在19日的政策发布会上,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赵磊表示,文化企业普遍反映当前最需要的是延缴社保、减免房租、贷款延期和融资补贴等资金政策支持。北京积极回应企业所呼,找准疫情期间企业的难点痛点,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,在破解企业难题上求实效。

  相关研究机构调查显示,北京近四成受访文化企业表示,初步估计经济损失超百万元;超过四成的受访企业预计,本年度收入将同比下降50%以上。

  北京市宣传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,新政策将重点聚焦文化产业的文化属性,坚持内容为王,以精品创作为核心,一手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、庆祝建党100周年等重大主题精品创作,一手抓反映抗疫事迹的优秀作品,为文化企业在疫情期间抓好精品创作生产提供最强有力的支持,提振精神、鼓舞士气。对优秀剧目创作和品牌展演活动开设绿色通道,确保重点创作项目不停工、不流产、不降标。同时建立疫情期间舞台剧、电影、电视剧、出版物等重点项目种子库,全流程指导把关,确保如期上市发行、上线播出。

  2019年,北京营业性演出共计22823场,观众1040万人次,演出票房收入达17.44亿元。今年受疫情影响,初步估算,演艺和娱乐业年收入将下降25%以上。

 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陈冬表示,北京市将从艺术创作生产、艺术基金扶持、演出审批、演出推广、惠民票价补贴、政府采购等环节入手,给予演出艺术企业全链条的政策帮扶。同时推动更多文化类政务事项“网上办、掌上办、指尖办”,缩短审批时间。

  受疫情的影响,市民的生活方式、消费方式及消费内容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。网络游戏、数字音乐、远程教育等文化科技融合新兴业态,成为当下文化消费的新热点。

  北京市属各大文艺院团如北京京剧院、北京交响乐团、北方昆曲剧院、中国杂技团、中国评剧院等,纷纷在网上推出经典文艺演出视频,开展远程排练和创作。首都图书馆、北京文化艺术活动中心统筹全市资源,推出多种形式的线上公共文化服务,丰富市民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。

  近期一项数据调查显示,北京“文化+互联网”领域实现收入同比增长22.1%,占文化产业收入比重达43.8%,对拉动北京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,也展现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,这为北京深化文化科技融合、加快培育新兴业态提供了发展契机。

  据悉,未来北京将结合已有政策,抓基地建设,加快建设国家级、市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;重点扶持开发一批5G、AI、8K超高清、智慧文旅、智慧园区、“互联网+中华文明”等应用场景建设项目;抓消费拉动,举办“电竞北京2020”系列活动,办好北京国际电竞创新发展大会、“电竞之光”展览交易会等;推动精品游戏研发基地、音乐产业园区、网络教育出版园区、云游戏发行平台等项目建设,加快形成产业集聚。

  目前,在“文化+金融”方面,北京已形成了“优政策”“搭平台”“建体系”“强服务”的北京模式,运用多种文化金融工具,设立“投贷奖”风险补偿机制,发挥“文创板”“文创金服”等平台作用,为文化企业纾难解困。

  新闻出版、电影、文旅、广电、文物等行业主管部门,利用“政策工具箱”,对资金支持政策提前启动、提前拨付、扩大范围;财政、人力社保、金融等部门也通过延缴社会保险、返还失业保险、扩大信贷投放、降低融资费用、给予场租补贴等方式,帮扶企业解决资金难题。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霍学文表示,对经营困难但有发展前景的文化企业,金融机构要做到不抽贷、不断贷、不压贷,做好续贷服务,应续尽续、能续快续。